“我爸明明控制住了胆固醇,怎么体检还是查出血管有斑块?”“我妈每天吃素、不吃油,怎么还是担心心梗?”“我才50岁,怎么就说我有动脉粥样硬化了?”很多人以为,控制住了胆固醇,就等于远离了心脑血管疾病。但真相是:罪魁祸首,远不止它一个。
医学界早已证实,动脉斑块的形成不仅仅和胆固醇有关,还有一种关键物质,正在悄悄“攻击”你的血管——炎症因子。这一点,许多体检正常、饮食清淡的中老年人都忽视了。
恰逢“全国高血压日”刚过,今年的主题是“血压要稳,心脑护好”。不少医院的心血管门诊量在短时间内陡增,其中一个高频问题反复出现:明明“三高”都控制得不错,为什么还是有斑块?这不仅让患者疑惑,也让家属焦急。血管里的“火”,才是真正危险的隐患。
在临床中,医生越来越重视一个词:慢性低度炎症。它就像水管里的锈斑,不痛不痒,却在日复一日地侵蚀血管内壁,让原本光滑的血管,变得凹凸不平,最终为斑块的形成提供了“温床”。
王阿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她67岁,平日吃素、晨练,体检报告几乎没有异常。但去年突发胸闷,被送到医院检查才发现,冠状动脉已经有中度狭窄,血管内壁布满了斑块。她不解:“我都这么注意了,怎么还会得病?”医生给出的答案很明确:你忽略了炎症。
斑块的“种子”,很多时候不是胆固醇埋下的,而是炎症悄悄播种的。
研究表明,C-反应蛋白(CRP)等炎症标志物的升高,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。甚至有研究指出,即使血脂水平正常,炎症水平高的人,心梗风险也显著升高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没有高胆固醇,却依然心血管事件频发。
炎症还会让已经形成的斑块变得“不稳定”。这种不稳定斑块,就像是血管里的“定时炸弹”,一旦破裂,就可能迅速诱发心梗、脑梗,甚至猝死。
控制胆固醇,只是第一步,控制炎症,才是真正的“防线”。
炎症从哪来?答案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里。熬夜、焦虑、肥胖、吸烟、高糖饮食,这些都在一点点点燃血管的“火苗”。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,体内脂肪不是静静地躺着,而是一个个“炎症工厂”,源源不断地释放炎症因子。
特别提醒:腰围大于90cm(男性)或85cm(女性),心梗风险翻倍!很多人以为体重正常就没事,其实“瘦胖子”才更危险。身体看着不重,但肚子圆、内脏脂肪高,炎症水平一样高。这类人往往自认为健康,反而忽视了最关键的隐患。
在临床中,还有一个误区非常常见:“我吃了降脂药,斑块是不是就能消掉了?”降脂药能延缓斑块进展,但不等于‘清除’斑块。尤其是炎症没有控制时,斑块不但不会缩小,反而可能破裂出事。
2023年《柳叶刀》一项大型研究指出,使用抗炎药物Canakinumab的患者,即使胆固醇没怎么变化,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明显下降。这就是抗炎胜过降脂的直接证据。这一研究也被称为是心血管治疗领域的“里程碑”。
未来真正的“斑块治疗”,一定是“控脂+控炎”双管齐下。而不是一味靠吃药。临床上,医生更强调的是“生活方式干预”。说得直白点:药是辅助,生活才是主药。
很多人以为“熬夜一两次没事”、“焦虑是性格问题”,但这一切在血管里是有“记录”的。长期焦虑,会触发交感神经系统活跃,释放肾上腺素,加速血管收缩、内皮损伤,最终诱发炎症级联反应。这也是为什么心梗高发在凌晨、节后、情绪波动大的时候。
真正想远离斑块,三件事必须做到:吃得清、睡得稳、心情好。这不是鸡汤,而是硬核医学现实。饮食上,建议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,如深色蔬菜、蓝莓、坚果、橄榄油等。它们可以抑制自由基,减少炎症。
运动上,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比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车等,能有效降低CRP水平。情绪上,要学会“放过自己”。长期焦虑、愤怒,会让身体长期处于“备战”状态,免疫系统超负荷,炎症因子飙升。
定期体检中,建议增加一个项目:高敏CRP检测。它能评估体内的慢性炎症水平,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之一。很多人血脂正常,但CRP高,风险依然很大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,就是口腔健康。牙周炎、慢性牙龈炎等,都是炎症的“源头”,也会通过血液传播,影响全身血管健康。有些老年人心梗发作时,医生第一句话是:“你是不是牙齿一直不好?”别小看这些“边边角角”的健康问题,它们可能正是斑块的起点。
从医生角度看,未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,应该从“降脂”升级为“抗炎”。这不仅仅是用药策略的改变,更是健康理念的转变。我们不能再只盯着胆固醇不放,而是要从整体生活方式出发,全面评估“血管健康”。
血管不是钢筋水泥,而是活的“生命管道”。它怕火、怕压、怕腐蚀。斑块不是一朝形成,也不是一药可解。它是生活方式的“账单”,一笔一笔,最终写在血管壁上。
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机制,才能从源头上防住“心梗第一步”。
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,仅用于健康科普,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,若有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。
参考文献:
[1]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.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(2023年修订版)[J]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2023,51(10):829-856.
[2]王建安,郭艺芳,张宏家,等.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(2024)[J].中华内科杂志,2024,63(3):193-202.
东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